锐评|年轻人抢购“老人机”,也是一种“自救”
 

最近,“老人机”迎来了大量新主顾。许多年轻人不约而同看上了那些只能打电话、发信息、后摄仅200万像素的手机,甚至导致某款机器紧俏到开卖两天即“无货”。而其卖点之一是,可以助人戒断“电子屏幕依赖”。无独有偶,网络平台上,“远离屏幕计划小组”的社交群、打卡群越来越多,目的也为了督促自己放下手机、电脑、平板,回到三维空间。

互联网时代,数字生活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学习交流、工作交互、生活交际,时时处处无不在线。然而,随着对数字技术的依赖渐深,“电子屏幕”对现实的挤压愈发严重。刷视频、看网文、抢红包,聊天、吃瓜、点赞……“低头族”们沉迷其中,手指翻飞,等抬头时却无不懊恼,又是一次无意义的时间消磨。可隔不到半小时,甚至也许就是几分钟,还是忍不住“解锁”“看剧”“点赞”……循环重复那一套动作。网络世界,信息流无穷无尽,其中有知识输入,也有冗余杂碎,且后者很可能更多。当日复一日任其加载,收获的除了干涩的眼睛、僵硬的颈椎,大概也只有稍纵即逝的注意力和支离破碎的专注力了。

年轻人抢购“老人机”,也可视为一种“自救”。正如一位网友所言,为什么要把大量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信息上,去窥探别人的喜怒哀乐,而不是拥抱自己真正热爱的生活?越来越多人意识到,网络强互动对个体的约束以及对社会的割裂,希望摆脱这种“被支配感”,从被数字围困的倦怠中“探出头”“透透气”。说到底,人不是行走的“手机支架”,也不能成为工具的“工具”。大千世界何其美妙,现实生活又何其精彩。“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”,或约三五好友出门踏春赏秋观雪,或独居一隅自斟自酌品茶读书,我们就会看到世界的更多角度、生活的更多层次,品味到生命的丰富和充盈。

屏幕之外,世界很大。当然,“戒断屏幕依赖”,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数字生活。数字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元素,不能过度依赖也无需“如畏虎狼”。关键是,与技术保持安全距离,掌握工具的使用主动权。通过不断提升对信息的筛选、提取和应用能力,涵养“及时放下手机”的自律意识,令其以我为主、为我所用。在这一过程,触网者得多加克制,各个平台及相关企业也应担起责任,不能一味迎合和放大人性弱点,将“吞噬时间”“用户上瘾”作为唯一的盈利点。让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数字环境生态的改善同频,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支撑而不是相反,才是它的正确打开方式。

“花为什么是香的,草为什么是绿的”“留心每一个傍晚的天空,留意每一位行人的脸庞”……从信息洪流中脱离出来,多到三维世界里徜徉,生活会向你展示最好的模样。

Tags: